The Dirac sea i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vacuum as an infinite sea of particles possessing negative energy.

迪拉克之海是指由ㄧ種帶有負能量的質點海,所形成理論上的空間模型。

簡單說就是,地球上的東西丟入迪拉克之海,就會釋放能量而消失。

===這真是無聊又無關緊要的ㄧ篇...哲學咩= =?...===

我有想過把自己這幾年的生活寫成一部小說,卻又不知從何寫起。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有些事情總要過了好幾年之後回想起來,才能明白各事件的原委以及好壞。

假如這本小說是我人生中ㄧ部分的「資訊」,而當然,我的一生相較於整個人類的「資訊」,
不過滄海之一粟。如果我的人生能存檔在小說中,而全人類的資訊呢? 姑且就儲存於稱為「文明」
的龐大記憶體上吧。

例如我今天跟朋友聊天的內容,是我今天所產生的資訊,是我人生的一部份。這種可有可無的資訊
每天在產生,也每天在刪除,也不會在人類的文明上刻下ㄧ點痕跡。

電腦也是相同,你今天用MSN與朋友聊天,聊天內容是你產生的資訊,而打過的字,也是一種資訊,
只是後者儲存在電腦的記憶體中。

電腦的資訊,會在記憶體上刻下0或1,直到下次使用這區記憶體而刪除。
也就是電腦處理資訊的方式,其實和人類有幾分相似,但卻精準的多。

五十年以內,電腦CPU的運算速度,一定能超越人腦。那時候電腦當然具備思考能力。

當電腦具備思考能力,就與人腦相同了? 不,電腦本身欠缺學習的能力,人類的嬰兒一出生便
能開始學習,藉由與他人與事物的接觸,一點一點的自我學習。

但這只是電腦本身欠缺的,ㄧ但這樣具有思考能力的電腦,所電腦都透過衛星連上同一「網路」,
則他們可互相交換「資訊」,如同人與人溝通一般,假如A知識與B知識被某一台電腦下載之後,他能
推論出C知識,再放回網路給其他電腦下載,這樣無限循環,藉由電腦的超高速運算,用不了幾個月
電腦自行產生的資訊量鐵定遠遠大過人類五千年產生的資訊量。

因為人類ㄧ生接觸的資訊有限,而且會有死亡與遺忘這樣的現象存在,累積速度遠遠不及電腦。

想想這樣藉由高智慧的電腦,做出來的機械人,它所擁有的知識,是如何的誇張,而它也具有實體
可以完成這些想法。

人類肉體的資訊是藉由DNA來儲存,電腦也可以,當電腦藉由龐大的記憶體,如同DNA一樣細膩的紀錄
所有細節,電腦也會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也許還能感覺到痛楚。那人權要不要算電腦ㄧ份呢?

如果用生物與非分物來界定,卻又不太正確,因為只是資訊儲存的位置不同,其原理是一樣的,更
何況碰到一個具有感性的機器人時,應該怎麼辦呢?

既然人類與機器的資訊處理模式如此相近,甚至機器在這方面遠高於人類,那人類生存的優勢在哪?
必須想想有什麼是電腦所缺乏的。

死與新生。

這正是電腦所欠缺的,電腦可以複製,卻無法產生個體差異,也許一個bug,一種病毒就能消滅所有電腦。

人類卻不同,兩個單套染色體接觸而產生獨一無二的雙套染色體,這也產生每個人的獨特性。

個別人類的死,卻是整體人類生存的優勢條件。當一個人累積資訊,最後死去,留下的是那單套染色體在
後代身上,產生差異讓後代順利活下去。還可以維持地球資源的平衡,若是不會死去的電腦,不停複製以後
只會過度消秏地球的資源。想不到人類的死,竟然是全人類活下去的優勢。所以人類是不可能受電腦人取代的。


死與新生,是絕對相對的,有死才有新生,有新生才會死。

人類ㄧ生能接觸的資訊真是太少,例如同學跟你說的愛情故事,或者哪個國家的興衰歷史,這些都只是人類
的ㄧ小部份,文明的ㄧ小塊沙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xicki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